项目简介

tuya-panel-cli 是一款基于 Go 语言的服务于涂鸦智能面板开发者的开发工具。

主要功能是基于 tuya-panel-demo 仓库初始化一个面板项目、打包开发完成的项目以及工具后台自动检查更新。

项目基于流行的 Go CLI 框架 Cobra 项目开发,基本按预期实现了需求和设计目标,为之后进一步完善开发者生态找到了抓手,为形成开发闭环添加了重要一环(皮一下)。

我在该项目中负责需求承接、技术选型(后边会介绍)、方案设计、方案落地以及项目交付整个流程的工作。当然这并没什么可吹嘘的,如您所见也并不是什么复杂的项目。我之所以很想复盘,是因为这个项目是由我从 0 到 1 再到 1.1 完全把控的一个项目。

项目背景

涂鸦智能是一家全球化物联网 AI + IOT 领军企业,紫竹所在的 IoTOS 部门主要是赋能开发者使用涂鸦 IoTOS, 自主选择不同芯片进行智能产品开发。

随着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开发者不断增多,维护两套开发工具已不再适应趋势。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开发者。我们需要搭建统一的开发者平台。开发者工具(CLI)无疑是很好的开端。

技术选型

在真正开始开发前,紫竹分别对 Node、Deno 和 Go 的方案进行了调研。之所以没有直接使用 Node 进行开发,一是因为 Boss 要求源代码不开放,二是因为我们的开发者很多是搞嵌入式的。为了最大程度方便开发者(无需安装运行环境)我们们需要一个可以将 CLI 打包成二进制的方案。

Node

众所周知,Node 开发的 CLI 是需要通过 NPM 安装的,开发者需要在本地事先安装 Node 环境。这一点作为前端开发者可能习以为常,但是对于非前端开发人员或非程序员,运行你的脚本需要额外配置环境就会显得很突兀。

那 Node 有没有二进制打包方案呢?

答案是肯定的,紫竹在调研中发现了oclifpkg,两者都可以将开发好的程序进行跨平台打包。区别在于 pkg 只是一个简单地将程序打包成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的工具,而 oclif 是一个完善的支持插件系统的 CLI 框架。

目前为止,oclif 看起来就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很遗憾,它由于将 Node 环境打包进安装程序造成安装包过大以及直接暴露源代码落选了(pkg 则是由于太过简陋的功能直接 pass)。

Deno

紫竹是一个 Deno 爱好者,Deno从入门到跑路 | 🏆 技术专题第一期征文 证明了我写过 Hello World。由于语法和 API 上都很接近 Node,所以成为了第二个考虑的方案。

Deno 在 1.7.0 加入了对 Windows 平台的编译支持后,完整支持了跨平台编译。seve 是我写的一个简单的 CLI Demo。

没有选择 Deno 的原因生态不够完善需要自己造的轮子有点多。比如没有成熟的跨平台编译、Flag 解析、问卷插件、彩色文字、loading、进度条插件。至于类似于 Node 的 Commander 和 cac 的 CLI 框架就更没有了。seve 就是我挖的一个大坑,本意是打造一款 Deno 版的 Commander,在接触 cac 之后改了主意。

Go

紫竹也是一个 Go 的爱好者,同样的 极速入门Go并爬取掘金专栏 | 🏆 技术专题第二期 证明我写过 Hello World。之所以最后才考虑 Go,是因为作为前端开发者,Node 和 Deno 给我的心理压力很小或者几乎没有,而 Go 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如果不是前两者都无法符合要求,恐怕我是不会选择 Go 的。

跨平台编译

Go 本身就支持编译命令,下面便是使用 go 自带 build 命令编写的打包脚本:

1
2
3
4
5
6
7
8
#!/bin/bash
name="tuya-panel-cli"
# Windows
CGO_ENABLED=0 GOOS=windows GOARCH=amd64 go build -o ${name}.exe main.go
# Linux
CGO_ENABLED=0 GOOS=linux GOARCH=amd64 go build -o ${name} main.go
# MacOS
CGO_ENABLED=0 GOOS=darwin GOARCH=amd64 go build -o ${name} main.go

你可能会觉得以上脚本很繁琐,Go 也有第三方的编译插件可以使用,比如 goxxgo

CLI 框架

urfave 比较简单易上手,如果是小型的或者单命令的程序推荐选择,我选择的是 cobra。调研 Cobra 的过程中,顺手整理翻译了Cobra 中文文档,有需要的掘友可以直接白嫖。我们看下 Cobra 的特性:

  • 简单的基于子命令的 CLIs:app serverapp fetch 等;

  • 完全兼容 POSIX(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 的标志(包括短版和长版)

  • 嵌套子命令

  • 全局、局部和级联的标志

  • 使用 cobra init appnamecobra add cmdname 轻松生成应用程序和命令

  • 智能提示(app srver …did you mean app server

  • 自动生成命令和标志的帮助

  • 自动识别 -h--help 等帮助标识

  • 自动为你的应用程序生成的 bash 自动完成

  • 自动为你的应用程序生成 man 手册

  • 命令别名,以便你可以更改内容而不会破坏它们

  • 定义自己的帮助,用法等的灵活性。

  • 可选与 viper 紧密集成,可用于 12factor 应用程序

从特性便可以看出来 Cobra 既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特性,又可以让我们的方案落地。

实践过程

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最后达成了什么效果,或者什么样的优化和提升?

技术选型之后就是落地实践,项目框架搭建掘友可直接阅读前文提到的中文文档,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我将按照 tuya-panel-cli 实现的命令分别讲述实践过程。

init 初始化模板

需求:tuya-panel-demo 项目包含了所有的模板,我们需要实现提示用户选择对应模板并初始化到当前目录

1、发布模板:GitHub CI 监听到有新的 git tag 被 push 到仓库,则将所有模板打包并发布一个草稿版的 release,管理员手动编写发行说明后正式发布 release。这个过程和 Deno 本身的版本管理是一致的。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阅读叮,一份 Deno GitHub Action 源码解析请查收

2、选择模板:第一个思路是维护一个 txt 文件,通过 http 获取内容,这有点蠢,每次有新的模板或删除模板都需要手动维护;第二个思路是通过爬虫爬取 https://github.com/tuya/tuya-panel-demo/releases/latest 并取出模板列表。我用的爬虫插件是 colly,选择提示插件是 promptui

3、下载模板:我是使用 net/http 手撸了一个文件下载函数,然后使用 archiver 对压缩包解压到缓存目录,最后使用 copy 复制到当前目录。

紫竹

upgrade 升级命令

向 Deno 学习优秀的脚本管理 讲述了如何管理我们的程序,基于 Go 实现 Deno upgrade 讲述了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了自己的 upgrade 命令。这里简要概述一下。

1、借鉴 Deno 的脚本管理方式,我们通过 github release 管理版本(Go 语言的插件管理也是这个套路)

2、阅读 Deno upgrade 命令源码并用 Go 实现(由此接触并喜欢上了 Rust)

3、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了后台检查更新的功能

4、封装了 go-release 插件并开源。

package 打包

这个命令是从内部项目迁移出来的,学到一个知识是文件顶部加 // +build windows 代表 windows 平台编译使用,// +build linux darwin 代表 linux 和 mac 下编译使用。

homebrew

为了进一步方便 Homebrew 用户,紫竹将 tuya-panel-cli 发布到了 youngjuning/homebrew-tap,具体的内容请参考当时我写的文章不会吧?不会吧!还有人不会发 Homebrew 包?

总结思考

  • 技术选型要实际写 demo,看上去合适的不一定真的合适
  • 技术选型要考虑时间、生态,作为职业程序员不应该畏惧舒适区以外的世界
  • 项目能够如期交付,一方面是 cobra 这个框架的强大和易用,二是由于先前储备的 Go 基础知识。不过这也没什么值得夸耀的,用到的语法都足够简单。
  • 项目发布后,进行了文档的补充和提示的优化。暂未发现使用上的问题。
  • 暂未和 viper 联动,后续有需求可以加上。
  • 未来需要系统的学习 Go 语言,以便更好地优化项目。

最最重要的一点感悟是,一点要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就像记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