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备考的时候教材换成了,也因为其他事情就中断了备考,等我调整好时间会继续更新的,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快回复的。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定义
信息就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特征
-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反映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因此,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例如,决策、指令和计划等)和客观信息(例如,国际形式、经济发展和一年四季等)。主观信息必然要转化成客观信息,例如,决策和计划等主观信息要转化成实际行动。
- 普遍性:物质具有普遍性,信息属于物质,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
- 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信息是客观事物/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无限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无限的事物产生无限的信息,即信息的总量是无限的;二是每个具体事物或有限个食物的集合所能产生的信息也可以是无限的。
- 动态性:信息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 相对性: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这会取决于认识主体的生长环境、教育、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外界因素。
- 依附性:信息的依附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任何信息必然由客观事物所产生,不存在无源的信息;另一方面,任何信息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 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化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适应特定的需要。比较明显的是数据可视化分过程,实现信息从文字到表格,最终到图表的展示,通过变化,信息的可读性越来越强。
- 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
- 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
- 系统性: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合集,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因此,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例如:经济领域中的商业系统和金融系统,自然界中的水利系统和生态系统等。
- 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使用信息,可以使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信息质量属性⭐
- 精确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精准程度。
- 完整性:对事物状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信息应包括所有重要事实。
- 可靠性:指信息的来源、采集方法、传输过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预期。
- 及时性,指获得信息的时刻与事件发生时刻的间隔长短。
- 经济性,指信息获取、传输带来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 可验证性:指信息的主要质量属性可以被证实或者证伪的程度。
- 安全性: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信息可以被非授权访问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信息的功能
无重要考点
信息的传输模型⭐
- 信源:产生信息的实体,信息产生后,由这个实体向外传播。
- 信宿:信息的归宿或者接受者。
- 信道:传送信息的通道。
- 编码器:在信息论中是泛指所有变换信号的设备,实际上就是终端机的发送部分。它包括从信源到信道的所有设备,如量化器、压缩编码器、调制器等,使信源输出的信号转换成适用于信道传送的信号。
- 译码器: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传来的信号(原始信号与噪声的叠加)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
- 噪声:噪声可以理解为干扰。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特性
总体特性
- 目的性:定义一个系统、组成一个系统或者抽象出一个系统,都有明确的目标或者目的,目标性决定了系统的功能。
- 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元素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地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定功能。
- 层次性:系统化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和元素是相对的概念。元素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是从它包含元素的角度来看的,如果研究问题的角度变一变,系统就成为更高一级的元素,也成为子系统。
- 稳定性:是规则的约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秩序应该是可以预见的;系统的状态以及演化路径有限并能被预测;系统的功能发生作用导致的后果也是可以预估的。稳定性强的系统使得系统在受到外部作用的同时,内部结构和秩序仍然能够保持。
- 突变性: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 自组织性: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 相似性: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系统具有相似性,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相关性: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组成系统的元素必须有明确的边界,可以与别的元素区分开来。另外,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哲学上所说的那种普遍联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联系。
- 适应环境性:系统总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突出特征
- 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的可访问性。
- 脆弱性🔥:这个特性与系统的稳定性相应,即系统可能存在着丧失结构、功能、秩序的特性,这个特性往往是隐藏不易被外界感知的。
- 健壮性:系统具有能够抵御出现非预期状态的特性称为健壮性,也称鲁棒性(robustness)。要求具有高可用性的信息系统,会采用冗余技术、容错技术、身份识别技术、可靠性技术等来抵御系统出现的非预期的状态,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信息系统定义
简单地说,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
信息系统集成
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例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作为计划、设计、控制的方法论,将硬件、软件、数据库、网络等部件按照规划的结构和秩序,有机地整合一个有清晰边界的信息系统中,以达到既定系统的目标,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从“小”到“大”的五个层次⭐️
- 产品信息化
- 企业信息化
- 产业信息化
- 国民经济信息化
- 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化的内涵🔥
- 信息化的主体:全体社会成员,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团体和个人。
- 时域:一个长期的过程
- 空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的一切领域
- 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社会生产工具
- 途径:是创建信息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上层建筑的改革
- 目标:使国家的综合实力、社会的文明素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全面提升
国家级信息系统
-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 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
-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
- 十二金
信息化的六要素🔥
-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人任务,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
- 信息网络: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
- 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他直接反映了效率、效果、效益。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中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与效益。
- 信息技术与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 信息化人才:人才是信息化的成功之本
-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信息化政策和法规、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
4 大方面
- 立项(系统规划)
- 开发(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 运维(运行维护)
- 消亡
5 小方面
- 系统规划
- 系统分析
- 系统设计
- 系统实施
- 运行维护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
定义
也称为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组成
- 结构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SA)
- 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SD)
- 结构化程序设计(Structured Programming,SP)
精髓🔥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设计
主要特点
- 开发目标清晰化
- 开发工作阶段化
- 开发文档规范化
- 设计方法结构化
适用场景
特别适合于数据处理领域的问题
不适用场景
不适用于规模较大、比较复杂的系统开发
缺点
- 开发周期较长
-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 很少考虑数据结构
面向对象方法
定义
面向对象(OO)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一切皆对象)。
与结构化方法的联系
与结构化方法类似,OO 方法也划分阶段,但其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三个阶段之间已经没有“缝隙”,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的界限变得不明确。
优点🔥
- 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 有利于系统开发过程中用户与开发人员的沟通与交流,缩短开发周期
缺点🔥
必须依靠一定的 OO 技术支持,在大型项目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涉足系统分析以前的开发环节。
应用场景
当前,一些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是将结构化方法和 OO 方法结合起来,首先,使用结构化方法进行自顶向下的整体划分;然后,自底向上地采用 OO 方法进行开发。
原型化方法
定义
原型化方法也称为快速原型法,或者简称原型法。它是一种根据用户初步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系统模型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的开发方法。
分类
按是否实现功能划分:水平原型、垂直原型
按最终结果划分:抛弃式原型、演化式原型
开发过程🔥
-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 设计系统原型
- 试用和评价原型
- 修改和完善原型
- 整理原型、提供文档
特点🔥
- 原型法可以使系统开发的周期缩短,成本和风险降低,速度加快,获得较高的综合开发效益。
- 原型法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开发系统,用户参与的程度大大提高,开发的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因而增加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了系统开发的成功率。
- 由于用户参与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容易理解和接受,有利于系统的移交,有利于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不足🔥
- 开发环境要求高
- 管理水平要求高
适用场景🔥
- 原型法适用于那些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
- 事实上,对于分析层面难度大,技术层面难度不大的系统,适用于原型法开发
- 而对于技术层面的困难远大于其分析层面的系统,则不宜用原型法。
面向服务
产生的背景
OO 的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Component)的概念。
交互的方式
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项解耦,则催生了服务和面向服务(Service-Oriented,SO)的开发方法。
优点
- 提高系统可复用性
- 信息资源共享
- 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网络标准与网络协议
OSI 协议
- 物理层
- 定义:盖层包括物理联网媒介,比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 协议:RS232、V.35、RJ-45(水晶头)、FDDI
2.数据链路层 - 定义: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
- 协议:IEEE 802.3/.2、AHDLC、PPP、TM
- 网络层
- 定义: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例如:IP 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例如:MAC 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 协议:IP、ICMP、IGMP、IPX、ARP、RARP
- 传输层
- 定义:主要负责确保数据可靠、顺序、无错地从 A 传输到 B 点。
- 协议:TCP、UDP、SPX
- 会话层
- 定义:负责在网络中的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以及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互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 协议:RPC、SQL、NFS
- 表示层
- 定义:如同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将按照网络能理解的方案进行格式化;这种格式化也因所使用的网络的类型不同而不同。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加密、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 协议:JPEG、ASCLL、GIF、DES、MPEG
- 应用层
- 定义: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路服务,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 协议:FTP、TFTP、HTTP、SMTP、DHCP、Telnet、DNS、SNMP
网络协议与标准
- IEEE 802.3(局域网协议)
-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
TCP/IP
TCP/IP 协议是 Internet 的核心
- 应用层协议
- FTP(File Transport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运行在TCP之上,FTP 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两条 TCP 连接,一条用于传输控制信息(使用 21 号端口):另外一条用于传送文件内容(使用 20 端口)。
-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建立在UDP之上,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流传输服务。
-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从 WWW 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建立在TCP之上。
-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建立在TCP之上,是一种提供可靠且有效的电子邮件传输协议。
-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建立在UDP之上,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设计的。所有的 IP 网络设定数据都由 DHCP 服务器集中管理,并负责客户端的 DHCP 请求。
-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是登录和仿真程序,建立在TCP之上,他的基础功能是允许用户登录进入远程计算机。
-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实现域名解析,建立在UDP之上。
-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数据库模型和一组资源对象。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注意的情况。
- 传输层协议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CP 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全双工的数据传输服务。TCP 一般用于传输数据量比较少,且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场合。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可以保证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与 TCP 相比,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的错误检测功能要弱的多,UDP 协议一般用于传输数据量大,对于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求速度快的场合。
- 网络层协议
-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所提供的服务是无连接和可靠的。
-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一种专门用于发送错误报文的协议,即传送的数据可能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传递,所以需要一种尽量避免差错并能在发生差错时报告的机制,这就是 ICMP 的功能。
-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允许在 Internet 中的计算机参加多播,是计算机用做向相邻多路由器报告多目组成员的协议。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动态地完成 IP 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 RARP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动态地完成物理地址到 IP 地址的转换。
网络设备
网络交换定义
通过一定的设备,如交换机等,将不同的信号或者信号转换为对方可识别的信号类型从而达到通信目的的一种交换形式。
网络交换分类
- 物理交换(如电话网)
- 链路层交换(二层交换,对 MAC 地址进行变更🔥)
- 网络层交换(三层交换,对 IP 地址进行变更)
- 传输层交换(四层交换,对端口进行变更,比较少见)
- 应用层交换
互联设备定义
在网络互连时,各节点一般不能简单地直接相连,而是需要通过一个中间设备来实现。
互联设备分类
- 中继器(实现物理层协议转换,在电缆间进行二进制信号)
- 网桥(实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转换)
- 路由器(实现网络层协议和以下各层协议的转换)(🔥在网络层)
- 网关(提供从最底层到传输层或以上各层的协议转换)
- 交换机
无线网络设备
- 无线网卡
- 无线 AP
- 无线网桥
- 无线路由器
网络服务器
无重要考点
网络存储技术
DAS
定义🔥
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 将存储设备通过 SCSI 电缆直接连到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存储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缺点🔥
当存储容量增加时,DAS 方式很难扩展,这对存储容量的升级是一个巨大的瓶颈。
NAS
定义🔥
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相连,由用户通过网络访问。
工作原理🔥
NAS 技术支持多种 TCP/IP 网络协议,主要是 NFS(网络文件存储系统)和 CIFS(通用 Internet 文件)来进行文件访问。
特点🔥
- 即插即用
- 小文件级的共享存取
SAN🔥
定义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通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
技术分类
- FC SAN:光纤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热插拔性、高速带宽、远程连接数量大。
- IP SAN:基于 IP 网络实现数据块级别存储方式的存储网络。
- IB SAN:是一种交换结构 I/O 技术,其设计思路是通过一套中心机构在远程存储器、网络以及服务器等设备之间建立一个单一的连接链路,并由 IB 交换机来指挥流量。
网络接入技术
有线接入
- PSTN
- ISDN
- ADSL
- FTTX+LAN
- HFC
1.3.5网络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
无线网络是指以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媒介🔥
技术分类:
- GPRS
- 无线接入
- 3G
- 4G
- WIFI
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路分层设计🔥
- 核心层🔥:主要目的通过高速的转发通信,提供优化,可靠的骨干传输结构,因此,核心层交换机应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性能和吞吐量。
- 汇聚层🔥:是核心层与接入层的分界面,完成网络访问策略控制,数据包处理、过滤、寻址、以及其他的数据处理任务。
- 接入层🔥:目的是允许终端用户连接到网络,因此,接入层交换机(或路由器)接入层具有低成本和高密度特性。
网络设计工作
-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 主干网络设计(核心层)设计
- 汇聚层和接入层设计
- 广域网连接与远程访问设计
- 无线网络设计
- 网络安全设计
-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 设备选型
信息安全的基本要素🔥
- 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
- 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来数据是否已被篡改。
- 可用性🔥:得到授权的实体在需要的时候可访问数据,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
- 可控性🔥: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行为方式
- 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系型数据库
- Oracle
- MySQL
- SqlServer
- DB2
- PostgreSQL
- SQLite
- Access
非关系型数据库
- MongoDB
- Redis
- HBase
- Neo4j
- Elasticsearch
数据仓库技术
特点🔥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体系结构
- 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数据源泉。
-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系统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
- 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or,联机分析处理)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
- 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查询工具,报表工具,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的应用开发工具。其中数据分析工具主要针对OLAP,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主要针对数据仓库。
练一练
1、对象和类是面向对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关于对象和类,不正确的是()。 19年11月第1题
A、对象是类的实例
B、类是对象的抽象
C、一个类只能产生一个对象
D、类中包含方法和属性
2、TCP/IP 模型中,Telnet 属于()协议。 19年5月19题
A、接口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开发阶段不包括()。 19年5月3题
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实施
4、()的设计方法满足了信息系统快速响应需求与环境的变化,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各种应用系统的互相通信要求,提高了系统可复用性、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18年11月28题
A、面向对象
B、面向过程
C、基于构件
D、面向服务
5、在OSI七层协议中,UDP是()的协议。 18年11月第19题
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6、()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说明书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
案。 18年11月第3题
A、系统规划阶段
B、系统分析阶段
C、系统设计阶段
D、系统实施阶段
7、IEEE 802 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以及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中,()
是重要的局域网协议。 18年5月第11题
A、IEEE 802.1
B、IEEE 802.3
C、IEEE 802.6
D、IEEE 802.11
8、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中,( )的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
何将数据从发送方经路由送达到接收方。 18年5月第20题
A、数据链路层
B、物理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9、 TCP/IP是internet的核心协议,应用程序通过用应用层协议利用网络完成数据交互的任务,其中,
()是用来在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的传输的协议,提供不复杂,开销不大的文件传输服务。 18年5月第19题
A、FTP
B、TFTP
C、HTTP
D、SMTP
10、某快消品连锁企业委托科技公司A开发部署电子商务平台,A公司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
围,确定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属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阶
段的工作。 18年5月第3题
A、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11、在软件需求分析中,()分别用来表示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19年11月第7题
A、数据流图、状态转换图
B、状态转换图、E-R图
C、状态转换图、数据流图
D、E-R图、状态转换图
12、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不属于中间件。 19年11月第2题
A、Tomcat
B、Websphere
C、ODBC
D、Python
13、项目成员张工绘制了四张类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19年5月第27题
14、在 UML 的顺序图中,通常由左向右分层排列各个对象,正确的排列方法是()。19年5月第26题
A、执行者角色、控制类、用户接口、业务层、后台数据库
B、执行者角色、用户接口、控制类、业务层、后台数据库
C、执行者角色、控制类、用户接口、后台数据库、业务层
D、执行者角色、用户接口、业务层、控制类、后台数据库
15、执行者与用例之间的关系是()。 19年5月第25题
A、包含关系
B、泛化关系
C、关联关系
D、扩展关系
16、UML的()描述了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可能状态以及由于各种事件的发生而引起的状态之间的转移。 18年11月第27题
A、控制图
B、状态图
C、协作图
D、序列图
17、某企业要建设信息系统平台,要求系统可用性达到99.99%。系统A平均无故障时间10000小时,故
障平均维修时间1小时:系统B平均无故障时间14000小时,故障平均维修时间1.5小时。以下说法中,
正确的是()。 18年11月第22题
A、只有系统A符合可用性要求
B、系统A和系统B均符合可用性要求
C、只有系统B符合可用性要求
D、系统A和系统B都不符合可用性要求
18、关于网络存储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DAS 是一种易于扩展的存储技术
B、NAS 系统与 DAS 系统相同,都没有自己的文件系统
C、NAS 可以使用 TCP/IP 作为其网络传输协议
D、SAN 采用了文件共享存取方式
19、软件需求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其中业务需求()。 18年11月第7题
A、反应了企业或客户对系统高层次的目标需求
B、描述了用户具体目标或者用户要求系统必须完成的任务
C、从系统角度来说明软件的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
D、描述了用户任务系统应该具备的功能和性能
20、UML图不包括()。 18年5月第27题
A、用例图
B、序列图
C、组件图
D、继承图